Play Open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廣州人復興粵語

廣州人復興粵語

廣州人復興粵語

「普教中」在本港爭議不斷,早前網上更流傳有幼稚園限制學生講廣東話,違者會被告發,惹來網民熱議。近年本港掀起捍衛廣東話熱潮,以免步廣州的後塵。在「推普」之下,廣州學校以普通話授課,加上愈來愈多外省人流入,當地廣東話的普及程度已大不如前,但仍有廣州人以各種方法推廣並保育廣東話,力挽狂瀾。

【記者:李文軒、温澄宜/編輯:甘泳楠/攝影:甘泳楠】

土生土長廣州人不諳粵語 家庭學校所致

廣州年輕人以普通話作為主要溝通語言並不罕見。浙江大學二年級生李彥樟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卻不大會說廣東話。受訪的時候,記者以廣東話提問,李彥樟能完全聽懂,卻無法以廣東話回答。他嘗試以廣東話回應,但說了半句,便又說回流利的普通話。

李彥樟的父母平日以廣東話溝通,但父母在他還小的時候,便已對他說普通話,大大減少他接觸廣東話的機會。廣州的學校亦以普通話授課,他的小學課室中更會貼上「請使用普通話」的字句。而廣東話的電視節目選擇亦不多,所以他連看電視也多數看普通話節目。李彥樟僅有的廣東話知識,主要是從長輩間的對話學來。他憶述自初中以後,已很少聽到身邊的人說廣東話。現在到外省讀書,廣東話更無用武之地。

不過李彥樟還是希望學習廣東話,他對於自己作為廣州人卻不會說廣東話感到有點尷尬,無奈缺乏語境,難以學習和練習。他認為廣東話很值得保育,特別是往其他城市讀書後,發現不少外省同學都對廣東話感興趣。

李彥樟父母以普通話培育孩子,並非個別例子。不少廣州父母因為希望子女在課堂學習上得心應手,刻意以普通話教孩子。內地於2001年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全國學校須以普通話為基本教育教學用語。在廣州某大學教授英語的汪女士有一名正就讀大學的兒子。她自小在廣東長大,能操流利的廣東話和普通話,但在兒子小時候便跟他說普通話,也沒有刻意教他說廣東話。

她解釋孩子上學後,老師都是用普通話授課,若從小讓他說普通話,無論是書面和口頭思維都能順利過渡和適應。汪女士指雖然兒子的廣東話不大流利,亦甚少跟她以廣東話溝通,但她不介意。她認為只要兒子不是完全不懂廣東話就可以,說多說少沒有關係。

廣州最年輕「講故佬」 傳承文化身體力行

受國家推普、學校政策及家庭教育等不同因素影響,能說廣東話的廣州年輕人日漸減少。但另一邊廂,卻仍有許多熱愛廣東話的人不想這種歷史久遠的語言就此衰亡,以各種方式推廣粵語。

被譽為「廣州最年輕講故佬」的彭嘉志現年29歲。在廣州長大的他自小喜歡「老古董的東西」,對講故事也感興趣,14歲正式拜師學藝,學習傳統說書,其後更感受到說書這種傳統曲藝的濃厚魅力,立志要投身說書行業:「自我接觸說書的第一日,便有強烈的想法要承接這個衣缽,去傳承這門藝術。」

「廣州最年輕講故佬」彭嘉志走入校園,教授中小學生粵語說書。他認為這也是推廣廣東話的一種方法。(受訪者提供)

彭嘉志於2014年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語講故」代表性繼承人,受國家認可,承擔保護粵語講故的責任。他也有在中小學教授廣東話和說書,現時固定在四間學校教學,另外每年在20多間學校開設課程。他認為說書有助推廣廣東話,因為學生首先要懂廣東話才能參與粵語說書。他發現學生平日不多說廣東話,結果將「永遠」讀成「勇」遠、「瑞士」讀成「銳」士等。但透過練習說書,有些學生由南腔北調唸到字正腔圓。

除了教授說書,彭嘉志亦曾為電視節目《潮爆粵語》編劇撰稿,介紹廣東話和方言,他表示自己不是粵語專家,只是為粵語出一分力:「我只是藉著說書的便利,做一些我感興趣(的事),為粵語做一些事而已。」

彭嘉志現時有22名徒弟和約3,000名學生,除了在學校授課,他每年都在廣州市內開設約30場青少年說書訓練課程和工作坊。此外,他每年也有140多場現場演出,並在電視、電台、網絡上創作與說書相關的節目。

現時彭嘉志固定每星期都有現場演出,全年共有140多場。(受訪者提供)

拍片教廣東話 90後望傳承粵語

《笑談廣州話》的內容以粵語教學為主,節目以輕鬆愉快的形式分享廣東話知識。(嗶哩嗶哩網站截圖)

有人承繼傳統衣砵,也有人利用社交媒體推廣廣東話。廣州市僑光財經職業技術學校一年級生何禮禧兩年前與堂弟設立了名為《笑談廣州話》的網上教學節目,內容包括教授廣東話知識及俚語。他們在嗶哩嗶哩、騰訊、優酷、YouTube等視頻網站均設有頻道,其中在嗶哩嗶哩的視頻總播放次數達38萬。

事緣有一次,何禮禧收聽了由香港藝人森美主持的電台節目《笑談廣東話》,覺得很有趣和有意思,便開始做同樣的節目。他坦言起初的短片內容基本上抄襲上述節目,結果受盡網民批評,便改為自行創作影片。

何禮禧希望影片能幫助外省人及本地人學習廣東話。他留意到即使是本地人對俚語的認識也不多:「譬如我們問同學甚麼是『嗰濟』(可愛有趣的意思),他們全部都不懂!」現時他於嗶哩嗶哩的頻道有過萬人訂閱,七成觀眾是廣東人,反應十分正面,大多稱讚節目內容既有用,又能傳承廣東話。

在廣州土生土長的何禮禧在2016年創立網絡頻道《笑談廣州話》,希望教授本地人和外省人粵語知識。(甘泳楠攝)

何禮禧在廣州長大,從小使用廣東話溝通。對於現在不少年輕人的廣東話愈來愈不濟,他感到可惜。他觀察到近年有些本地小學生完全不懂廣東話,只說普通話,曾一度以為他們是外省人,直到父母來接他們放學,用廣東話說:「喂,走啦走啦!」才知道他們原來是本地人。何禮禧不抗拒普通話,指:「講普通話沒所謂,但你的母語都不要愈來愈『爛』啦!」

普通話普及 因環境改變

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漢語方言研究中心副教授侯興泉指,現時廣州面臨廣東話的斷層問題。自90年代起,廣東話缺少了生存空間,小孩在學校都說普通話;在家庭裡,有些父母覺得普通話較為實用,有利學習和工作,因此選擇只對子女說普通話。這樣的環境,令現在不少年輕人不懂說廣東話。

過去30年中國經濟急速發展,也促使普通話普及。城鎮高速發展,人口急劇流動,大量外省人口流入廣州,同時又有本地人流出,此消彼長之下,普通話日漸普及。現時廣州人口約1,500萬,外來人口佔三分一。

母語意識提高 推粵要用新方式

侯興泉曾進行有關廣州幼兒園語言運用的調查,發現即使幼兒園沒被硬性規定使用普通話,但很多校長卻寧願選用普通話授課。其中,位於新區的幼兒園幾乎全以普通話授課。調查結果一度令他心灰意冷:「因為『根』都失去,斷了小朋友一代,(小朋友)基本上不說廣東話。」

2010年因有政協建議將廣州電視台部分頻道的主要廣播語言由粵改普,引發當地一連串撐粵行動,最後政策未有改變,廣州電視台維持用粵語廣播,但社會自此多了有關語言的討論,年輕人母語意識亦有所提高。

中央政府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頒佈的規劃中,曾列明「到2020年,普通話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同時亦有提到要「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包括成立數據庫、進行調查等,因此中央政府自2015年實施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侯興泉指,即使工程主要是檔案紀錄,但由上而下推動語言保育政策,對地方語言的傳承起了重要作用。至於民間,近年年輕人流行以地方語言作文創題材,例如製作「粵語表情包」等,令更多人接觸到廣東話。侯興泉也創立了微信公眾號「粵學堂」,為網民提供有關地方語言的知識,望能喚起大眾對母語的關注。他相信在新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宣傳者,只要有好的意念和能力,資訊便能廣傳,有利於廣東話的傳承。

侯興泉指現時廣州年輕人不懂說粵語,主要是因為失去了語言環境。雖然現時說廣東話的人口大不如前,但他對其傳承仍抱有信心。(甘泳楠攝)

侯興泉又以上海話為例,指當局近年才提出保育上海話的措施,規定學生每週要上固定時數的上海話課,奈何當地會說上海話的人已少之又少,學生缺乏使用上海話的環境和動力,會認為:「學完又有甚麼用呢?」上海話的保育工作可謂「為時已晚」,但他認為現時廣州的情況未算嚴峻,若從現在起展開廣東話保育工作,仍未算太遲,故他對廣東話的傳承仍抱希望。

Posted in 守護港語Tags:
Previous
All posts
Next

Write a comment

齊撐廣東話

KongHub 由海外港人獨立營運,與任何香港居民或政治組織並無關連,旨在於香港海外推廣港語文化,關注香港文化及語言前途。

Useful links

© 2023 KongHub.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