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近七成小學有班別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社會關注普教中對學生的影響,教育局委託教育學院進行的追蹤研究去年二月完成報告,但當局一直拒絕披露研究結果。有線新聞取得該份報告,研究指沒有明顯證據,能證明普教中對促進學生中文學習有幫助。
負責推廣普教中教學的語常會,2012年起委託教育學院,在四間實施普教中的學校進行追蹤研究,終期報告去年2月完成。有線新聞引述報告列出普教中多項問題:
– 教師叫學生分組讀、個別讀及輪流讀,但「為讀而讀」未能深化知識;
– 有中學分別設普教中及廣教中班,廣教中班上的討論熱烈得多,普教中班則很靜;
– 普教中教學內容表面,令本身較有能力的學生覺得缺乏挑戰,有礙學習。
– 有學校聘用普通話教師教授中文,普通話教師非中文本科出身,語文知識弱,混淆語言及語文學生;
– 有學校實行普教中,但TSA的說話訓練則考中文,兩者不配合。
研究又進行學生聽說讀寫水平的量化比較。報告反覆提及,學校一般將能力高的新生,編入普教中班,但聽說讀寫方面,大部份班級均無顯著差異或未能比較。
報告結論指出,無明顯證據顯示普教中有助促進中文學習,但對中文科成績亦無負面影響;報告又指,如要推行普教中,愈低年級開始,成效會愈好。
報告早於去年2月完成,當局一再稱會「適時」對外發佈,但至今未見影。去年4月,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就曾要求當局,向立法會提交這份報告,但教育局方面僅稱會適時對外發佈;有線新聞報道指,該台曾以公開資料守則要求索取告,但當局以「資料如披露,會妨礙政府內部的坦率討論,以及給予政府的意見」為由,不予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