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Open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哥德王國藝術史(公元506–711年)(三之二):雕塑篇

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哥德王國藝術史(公元506–711年)(三之二):雕塑篇

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哥德王國藝術史(公元506–711年)(三之二):雕塑篇

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哥德王國藝術史(公元506–711年)(三之二):雕塑篇

公元六至七世紀,西哥德王國統治現今西班牙同葡萄牙所在嘅伊比利亞半島。上次約略講過,佢哋現存嘅建築、雕刻作品以宗教目的爲主,無論實際技巧定藝術性方面,層次都唔算特別高。總括來講,西哥德人礙於技術,並冇獨立成尊嘅雕像,全部都係依附所在建築嘅紀念式雕塑,例如以簡單幾何圖案浮雕嚟裝飾教堂牆身。

可能是戶外的圖像

位於西班牙北部Burgos省內Quintanilla de las Viñas嘅Ermita de Santa María隱世教堂(圖一),相信建於公元700年前後,可以話係西哥德王國時期建築同雕塑嘅最佳例子。教堂現存嘅遺蹟只剩東端嘅十字頭內殿 (cabecera) 同十字軸線交叉形成嘅交叉甬道 (crucero),裏面嘅雕塑以淺浮雕爲主,琢走背景以突出圖像(圖二),象徵式表現咗先知但以理嘅事蹟。

可能是磚牆、戶外、紀念碑和顯示的文字是「圖二」的圖像

呢個教堂最特別嘅地方係,工匠喺製作柱頂 (capital) 同支柱花邊 (cimacio) 嘅時候,打破簡陋嘅傳統,加入具有歷史、宗教、寓言意象嘅圖解式雕刻,例如但以理被投入獅子坑嘅景象(圖三)。

可能是 1 人、食物和紀念碑的圖像

人物同動物不成比例,係因爲需要遷就柱頂半圓形嘅規格,所以將圖像形狀同姿態搓圓撳扁,並唔係雕工問題。相反,仔細留意柱頂雕刻,會發現作品細節非常有心思,整體意象傳神而且極具表達力:先知衣衫上嘅皺褶同獅子皮毛嘅質感都經過雕琢,而但以理本人喺構圖嘅正中間,貌似祈緊禱,亦都表現咗重要嘅宗教意義。

不過要數西哥德人最叻、最豐富、最輝煌璀璨嘅藝術作品,就肯定唔係雕塑,亦都唔係建築。下次開估 😛

如果鍾意呢篇文,請你CLS支持 🙂
此系列即將逢星期三、星期日更新,敬請大大力追post :0)

註:括號內外語爲西班牙文

同系列文章:
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哥德王國藝術史(公元506–711年)(三之一):建築篇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178635355894291
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哥德王國藝術史(公元506–711年)(三之三):金器篇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182804272144066

Posted in Judy Lee, 文藝Tags:
Previous
All posts
Next

Write a comment

齊撐廣東話

KongHub 由海外港人獨立營運,與任何香港居民或政治組織並無關連,旨在於香港海外推廣港語文化,關注香港文化及語言前途。

Useful links

© 2023 KongHub.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