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語學今年 6 月舉辦「中西區故事」廣東話徵文計劃,並在 5 月透過中西區區議會的「社區參與計劃」獲批 20,000 元撥款;比賽原定於 12 月頒獎及派發作品文集。惟昨日( 22 日)港語學突然收到民政署來信,指文集初稿的作品「涉粗言穢語、含有爭議性或影響社區和諧」,要求他們確保文章符合撥款守則,否則有權停止發放撥款。港語學主席陳樂行指,相關文章沒牽涉政治因素或社會事件,「反送中、疫情係今年社會大事,但文章都好少講」,故對署方的指稱感到「匪夷所思」。他續指,署方亦對有文章提及移民表示「唔鍾意」;批評署方無理干涉、影響比賽公平性。
陳樂行今向《立場新聞》透露,昨日收到民政事務署來信,指計劃申請撥款時稱目的是「培養中西區居民鄉土情懷、人文精神」及「收集並傳播中西區近現代史料」,惟計劃早前呈上的文集初稿,「發現當中有若干作品涉及粗言穢語、含有爭議性、令人誤會及不安或影響社區和諧元素」,並非計劃的原意和目的。
民政事務總署回應本網查詢,指文集初稿中有若干作品涉及粗言穢語、含有爭議性、令人誤會及不安或影響社區和諧的元素,保留要求退還款項及停止繼續撥款的權利。
民政署:若未能確保文章符合撥款守則 或拒發撥款
信中強調如計劃被認為不再可行、嚴重偏離原定方案或違反批出區議會撥款的條款及條件;若港語學未能確保活動的文章及所出版的內容符合撥款守則,活動的所有開支將不會被發還,民政署早前預先發放的 10,000 元亦要盡快退還。
信中列出 11 篇作品名稱及作者,當中 5 篇是得獎作品。陳樂行在檢視相關文章後,認為當中沒有牽涉政治因素或提及社會事件,「反送中、疫情係今年社會大事,但文章都好少講,連口罩都冇提過。」陳續指,很多市面的小說、散文都會寫到運動的衝突場面,「但文章連唔同政見嘅人喺茶餐廳嗌交嘅場景都冇」。
港語學:有文章提及移民 民政署稱「唔鍾意」
對於民政署指稱文章具爭議性、影響社區和諧,陳感到「匪夷所思」,「唯一可以話嘅係文章嘅情緒負面啲,但呢啲係香港人好真實嘅感受」,例如有文章引用「這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亦有文章寫到看著清真寺,會擔心香港還會否有宗教自由。陳又說,有文章寫到作者打算移民,但不捨得香港;但他上星期收到民政署來電,指署方「唔鍾意」有文章提及移民,又要求延後印刷文集。
至於作品涉粗言穢語的說法,陳說當中只有兩篇文章使用「離地撚」、「毒撚」等網絡用語,其後呈交的新版本亦已將有關字眼刪去,但陳認為,粗口在廣東話用語中較普遍,很多文學比賽並不會審查相關用語。
民政署曾於上周六( 19 日)發聲明不點名批評,有團體以抗疫為名向區議會提交共超過 400 萬元的撥款申請,但負責人是議員助理,質疑涉利益衝突。曾聘任陳樂行的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當時強調,審批撥款時有跟程序作利益申報,又指灣仔區議會曾經就「灣仔粵語文化祭」,批出逾 9 萬元予港語學,「我唔知民政總署 400 多萬元係點計」。
陳樂行則認為今次事件,「絕對有針對成分」。
批民政署無理干涉、影響比賽公平性
另外,信中又指若港語學未得民政署同意印製或以任何形式公開或推廣相關作品,及於活動授予任何獎項,須就一切因而引起的法律責任負責;陳表示不解,「搞個徵文比賽都唔知可以違反咩法例;即使有國安法,文章都冇引用任何政治意味嘅字眼」。
陳補充,港語學過往以區議會撥款舉辦徵文比賽,從未發生類似事件,又指一直以來活動需印刷的刊物、海報只交由區議會財委會主席審批,「唔知點解今次民政署會插手」,批評署方無理干涉、影響比賽的公平性。
民政事務總署回應本網查詢時指,徵文計劃是獲批中西區區議會「社區參與計劃」撥款的項目,因此必需符合《運用區議會撥款守則》,而民政事務總署有責任確保項目符合相關規定。根據《守則》列明,為確保區議會撥款運用得宜,使社會受惠,有關各方(包括主辦機構)應以負責任和向公眾負責的態度履行職責。而且,區議會撥款是用以滿足地區的需要,其中包括促進文化共融、相互尊重、促進社會和諧的項目和活動等。
民政事務總署指,由於有關機構較早前就項目呈交的擬印製文集初稿中有若干作品涉及粗言穢語、含有爭議性、令人誤會及不安或影響社區和諧的元素,中西區民政事務處已於 2020 年 12 月 22 日向有關機構發出信函,提醒有關機構需按《守則》以及核准的方案和預算,推行「社區參與計劃」。根據《守則》,如計劃被認為不再可行、嚴重偏離原定方案或違反批出區議會撥款的條款及條件,民政事務總署署長保留要求退還款項/停止繼續發放撥款的權利。中西區民政事務處會繼續和有關機構商討,以確保項目符合《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