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
就教育局的「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公眾諮詢文件的公開信
致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就 貴局早前發出有關「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公眾諮詢文件,教院學生會幹事會現就有關文件提出回應,本會對貴局所推出的中國語文科發展方向不敢苟同,特別是以「推倒本港文化,促進內地語文發展」的理念。此公眾諮詢將影響未來中文教學的發展方向,促請學界、全港就職中文教師及準中文教師關注是次公眾諮詢並聯署反對諮詢文件中的以「推倒本港文化,促進內地語文發展」方向,本會將逐步回應文件中的不利本港語文發展的論點,內文如下:
1. 香港人的母語是「粵語」
就諮詢文件中第三頁1.2.2「中文是香港大多數學生的母語」中文指涉的範圍甚廣,凡是書面語或口語都是中文,只是中文口語已包含了七種地方的語言,而香港人的母語是「粵語」,此處對母語指涉不清,本會質疑教育局存心為設定空間為全面推行「普教中」而鋪路。
2. 本有普通話科,無需「普教中」改善普通話
諮詢文件中第七頁2.18「在普通話教學中,繼續為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並透過多元的學習活動,提供更多實踐普通話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俾使在完成初中階段後,仍可在高中的學習和日常生活 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第一、校內本有普通話科目,無需改變中文科的教學語言或提供更多普通話的額外訓練以改善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第二、提供更多實踐普通話的機會,變相理解粵語的機會就相對減低了。第三、此處亦說明學生應自學普通話,學校不可能花長時間培訓普通話能力,在初中擁有了普通話的基礎能力下,為將來推行過高中「普教中」定下伏線。
3. 「普教中」根本未見成效,不宜鼓勵校方以校本方式處理
諮詢文件中第七頁2.1.7「繼續以「用普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目前有關普通話與中國語 文兩科的關係、用普通話教中文等問題的各項研究,尚待政府和大專學院進一步蒐集試行學校的實踐經驗及分析其成效,現階段未有具體的工作計劃。學校可按本身的條件,包括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整體課程的規劃、師資的準備、校園的語境、家長的支援等, 以校本方式處理。」教育局在未有研究指出「普教中」成效時,為何仍鼓勵學校以校本方式處理「普教中」?
所謂校本方式是每間學校依據自己學校的學生能力、學校的資源、環境等設定彈性的課程,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可是,根據港語學的統計,本港已有超過七成的小學「普教中」,校本方式推行「普教中」極其量只適合大量內地學生的學校,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七成多以普通話作母語的小學生,為何本港依然有七成小學推行「普教中」呢?背後是否被教育局的課程指引所影響呢?
4. 「普教中」和學簡化字是徒添學習負擔
諮詢文件中第三頁1.2.3「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文件中要求學生具體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而課程指引的作用就是為教師提供教學方向和評估準則,課程指引所落實的綱領均對教學和評估有一定的指標性,學校未來可能需要回應指引上的要求而加設簡化字的訓練(功課或測驗)。
在學生未能完全掌握繁體字,學簡化字只會令學生的語文能力兩頭不到岸,當學生要跟海外各地交流時,英語亦同時重要,在處理眾多語文學習同時,事實上,沒有學簡化字的必要,反而會徒添學生的學習負擔。
諮詢文件中大力推行簡化字及普通話教學,有否照顧非華語學生的學習困難?非華語學生視中文為第二語言,他們先要學習粵語來應付日常社區生活,後要學習另一種語言來應付中文課,「普教中」在本地學生教學上成效未知,更遑論非華語學生在「普教中」推行下會有良好的語文發展,此舉完成漠視非華語學生的難處。
5. 普通話將成未來的主要教學語言
諮詢文件中第八頁2.2.5.3.1「學校在規劃課程時,若能加強兩科的連繫,可使兩科互相配合,避免學習內容和學習材料的不必要重複。」此處未有說明應以粵文教學的閱讀材料為先或是以普通話的閱讀材料為後,教育局其後可自圓其說以普通話的閱讀材料取代粵文教學的閱讀材料,最後逐漸全面演變成「普教中」。
諮詢文件中第八頁2.2「用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加強普通話科與不同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合作,增加學生應用普通話的機會。」諮詢文件中以加強普通話科與不同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合作,有意推行普通話教其他科,將來可能演變為「普教數」、「普教科」等,此舉等同全面殲滅粵語教學,亦即是完全否定母語教學的益處,徹底拔起粵語文化在港的地位。
6. 中文科恐成「國教2.0」
諮詢文件中第十五頁2.3.2『中國語文教育一向重視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本學習領域透過品德情意的培養、文學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已涵蓋部分價值觀的學習內容,尤其是「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 「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和「關愛」這七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2011年的國民教育科已鬧得滿城風雨,當中的「國民身份認同」最具爭議性,奈何中文科的課程指引當中竟然出現了培養「國民身份認同」的價值觀,教育局有否考慮刪去此項價值觀,改為培養「公民身份/人文精神/彌珍文化」等品德情意,避免中文科成為「國教2.0」。
上文可能有解讀錯誤的地方,有需要的話望教育局對有對關質疑作澄清。從上文可見教育局多處以「推倒本港文化,促進內地語文發展」作中文科未來的發展方向,「看不起自己母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典復),希望學界及全港就職中文教師及準中文教師關注是次公眾諮詢並聯署反對諮詢文件中的以「推倒本港文化,促進內地語文發展」方向。
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幹事會啟
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 faceboo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會將收集學界及其他人士的聯署聲明並於2月15日4點後郵寄至教育局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發展主任。請大家當機立斷,立即聯署反對教育局諮詢文件中的以「推倒本港文化,促進內地語文發展」方向,為未來中國語文科的發展把關。如閣下有任何其他意見,亦可參詳教育局的諮詢文件及自行電郵課程發展主任ccdoc@edb.gov.hk ,或傳真至2834 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