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Open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幫緊你
重視粵語 祝福香港

重視粵語 祝福香港

重視粵語 祝福香港

 

話說碩士畢業那天,跟一位大陸同學聊起了一個問題:「到底在香港的孩子在正式的教育系統中,有沒有像學普通話和英語一樣,學習廣東話呢?」老實說,在下當時是無言以對。

原來在她接觸的香港人當中,英語都非常流利,普通話也滿不錯的。其中她在不少當老師的香港同學口中得知,香港的學校不但在幼稚園就有教英語和普通話,教普通話的方法也跟她在大陸學的沒差。不論英語和普通話,都有是有系統地教授各種拼音和標音符號,外加實用和生活情境對答訓練,還可以考取專業的資格證書。因此,她感嘆,香港真是實至名歸的國際都會。因為她發現香港的教育對學生的外語訓練的確是不遺餘力,所以,儘管香港人主要以粵語為母語,也驚訝原來香港人的普通話居然不比大陸學生遜色,英語之流利更讓她要羨慕死了。

粵語太尷尬

只是當被問到香港的教育制度如何對待粵語時,在下只有啞口。因為實際上,香港的社會體制,長久以來都對廣東話進行無情的閹割,尤以教育制度為甚。香港人樂以國際化的需要為藉口,刻薄自己的語言。先別說「普教中」這個完全視粵語為無物的極端建議,本身香港所謂「兩文三語」的語言教育政策根本只是空談。在英治時期,社會主流是覺得英語高人一等,對學習英語趨之若鶩;可「回歸」以中文為母語的中國之後,雖聲稱香港之官方語言仍是中英並用,但事實上,英文還是那個英文,中文主要對應的,卻是北來的普通話,這幾乎可以從香港政府和傳媒日漸大陸化的中文之中可見一斑。非但如此,兩文三語中,證明和認可個人在粵語造藝上的資格的渠通,未能得到如英語及普通話般的普及。

Sam Jones 攝 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會考中國語文 第二冊,林潔明等編著,香港教育圖書公司出版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教育制度可以向學生教授有完整拼音和文法系統的英語和普通話,但粵語呢?上中文課時是的確在用粵語授課,老師讀課文時也是用粵語一個一個字讀出來。不過請看看課文旁邊的注解上那些拼音,居然都是普通話拼音。至於粵音,就寫個讀法相似的中文字教學生馬虎地讀過去算了,要是那個讀法相似的字原來普遍的學生其實也不會讀,或者原來有多個讀法1,最後也還是要老師親口讀一次出來,大家才會讀對。不但如此,香港的制度更以行動鄙視粵語。還記得孩提時代,身邊的成年人無不告訴他們的孩子:「寫文章時用啲(尐)、嘅、嘢之類的口語,是低俗的,是下三流的,好孩子不要學。」更甚至,中文作文時,不論是平日交功課的還是參加比賽的,無人敢犯天下之大不諱,用粵語寫作–因為活生生的經歷告訴我,這是條死罪:輕則當成錯字逐個扣分,重則發回重作。

不過事實上,香港還是粵語的世界。大家雖然在學校中學了不少英語及普通話的知識,但要不是有外國人或大陸客問路,或用來面試應徵過關,又或者工作時用來對應客戶,平時還真的不知道要何時才用得著。如此,香港的語言環境出現了一個非常矛盾的景象。一個接受過香港教育的人,知道英語中a、e、i、o、u都是母音字母、以母音字母開首的名詞前面的冠詞不能用a要用an、知道普通話中b、p、m、f是聲母、有四個標音符號代表四種聲調等等,有關英語和普通話的基礎知識都琅琅上口,了然於胸。不過粵語呢?儘管大家日復日的用以溝通,不過對不少人而言,「行入啲」的「啲」字不寫做個「D」字要寫做「尐」字原來都可以是開心大發現。但是平時用什麼來溝通?「_,講呢尐﹗大家香港人嚟家嘛﹗都係用番廣東話啦﹗」

 

文化心理不平衡

因此兩文三語在香港仿佛被分成作兩個世界的事物,使香港這社會的面貌成為了一個詭異的奇景。在香港社會中長期體驗這個教育制度和社會的標籤,香港人不自覺地被告知英語和普通話是種很「正式」,很有系統的文明語言,是「有得學」的,還有各種認可證書證明資格;而廣東話,不是很「正式」,甚至有點「低俗」,但正因為大家平時都用廣東話溝通,覺得廣東話可以從平日的生活中學習,所以又不用「正式」地認真學,以為「多講就慣」。所以香港經常出現如第一幅圖中所見的情況:「行入尐」的「尐」字,不但不寫作「啲」,居然馬虎地用個讀法差不多的英文字母頂上就算了。香港的教育制度要大家很「正式」地學習英語和普通話,母語廣東話卻不入「正式」之列,粵語文化知識大部份時間都被社會以獵奇的眼光看待;但英語與普通話等如此「正式」的語言,卻不是香港人平時所用,而用不「正式」的廣東話來溝通,又是構成香港人身份認同的一個重要象徵。

如果語言行為是社會文化的心理反映,香港不但嚴重精神分裂,還極度心理不平衡。我們香港的教育制度和主流社會運作,一邊廂要大家精通兩文三語,另一邊廂又利用制度和語言使用場合的社會共識,創造各種理由來分化不同語言和語文之間的地位。又,一方面粵語是香港人身份的象徵,可另一方面,比起對英語及普通話的重視,粵語卻長期徘徊在制度的邊緣。我們的社會似乎變得極欲唾棄可說得上是與生俱來的粵語,放棄有系統地整理、學習及認可母語的機會,並將之排除於正式的範圍以外,要大家努力學習平時香港人之間溝通用不著的「正式」語言,但又因為廣東話是與生俱來,香港人的生活又幾乎離不開不「正式」的粵語,覺得用廣東話才親切。整個社會對待語言的行動是為非常地言行不一致。我所以從不指罵那些平日用廣東話溝通,但跟自己孩子對話時卻用英語普通話的港孩爸媽。他們不是虛偽,他們其實在具體地把香港語言教育的自相矛盾,以行動赤裸地暴露出來。

 

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右為賈選凝,亞洲週刊圖片,轉載以釐清評論對象)

 

這也或許解釋到為何以香港人身份自居的演員杜汶澤先生居然可以講出「低俗是香港核心價值」的說話,而天朝子民也樂此不疲地以〈低俗喜劇〉來借題發揮,稱該戲「真實反映」香港人文化低俗。無他,正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須知語言仍是文化的載體,香港的文化是港式粵語文化。不過香港人一方面飲用港式廣東話文化的奶水長大,視廣東話為香港人身份認同的重要部份,對待自己母語的態度卻經常流於玩票,讓一個排斥粵語文化的教育制度得以設立,並以實際的社會運作,馬虎地看待自己的文化載體,不自覺地讓具有象徵香港身份認同義意的文化與低俗劃上等號,讓其遭受蠶食。香港人這一連串不自覺又不一致的舉動,簡直就是開自己玩笑:我們這是在潛而默化地告訴自己,也同時以行動告訴世人,香港的本土文化是「不正式」的,是「低俗」的,而香港人既樂於學習「正式」的外語,也樂於以被自貶為「低俗」的文化作為身份認同的象徵,將自身異化。

在下希望大家明白,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香港以廣東話文化自居,但學校教學生的、傳媒寫的、政府文件用的中文,都不是用粵語的語法寫成,甚至教大家粵語是「不正式」的,而香港人居然「不正式」地使用着粵語,那不是很荒謬嗎?如果連香港人不肯改變現狀,寧願繼續維持一個連自己母語也不認可的社會制度,也不肯花點心神將學習廣東話文化的事當成一件正式的事來認真對待,那別說要讓人家來學習,我們還可以說服誰來傳承香港那色彩繽紛的粵語文化?長此下去,港式粵語的文化只會取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諸君須記取,「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之後那句,是「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因此,香港人如果要從低俗中自救,就要有挽狂瀾於既倒的覺悟,認真對待港式粵語,爭取香港的社會將之視為一種正式的,得體的語言。在下不是要大家敵視和放棄英語和普通話,但香港人作為構成社會的一份子,必須要開始以行動改變現狀,爭取一個讓大家都認真認識粵語的環境,鼓勵閱讀用粵語寫成的文章,以及推動以粵語書寫正規文章與公文的風氣,甚至推廣粵語資格證明,增加香港人對本土語言的認識,與及言行一致的認同。

如果香港能借助社會制度對自身文化作出肯定,認真地給予重視,那將會是香港人在面對國際化洪流與中共天朝主義肆虐的大時代中,對自身最有能量的祝福。

 

  1. 比如圖二中的「位」字,粵語讀「坐位」(wai2)和「位置」(wai6)時,都有不同的讀法 []

作者:SamXjones

正因冇人會知幾時會失去曾經擁有, 所以今日開始要收拾心情全力戰鬥。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時論Tags:
Previous
All posts
Next

Write a comment

齊撐廣東話

KongHub 由海外港人獨立營運,與任何香港居民或政治組織並無關連,旨在於香港海外推廣港語文化,關注香港文化及語言前途。

Useful links

© 2023 KongHub.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