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來的6月4日,港人風雨不改,重聚維園,以點點燭光悼念六四。近年晚會被指只是「行禮如儀」,有年輕人認為事不關己,拒絕參與。不過,亦有大專生兜兜轉轉,決定今晚重返維園;也有中三學生說,出席晚會是年輕人一份責任,拒絕遺忘。
有份參與「佔領」語文中心的港語學召集人、浸大中醫學及生物醫學學生陳樂行,過去三、四年都缺席維園六四晚會,而改去其他大學論壇,今年重返維園,他透露主要是因內地實習的經歷,他指自己當時遭打壓,更被內地人民日報標籤為港獨分子,有點像六四事件時學生被打壓,希望了解支聯會如何支援民運人士,亦有部分原因因其他大學未有再舉辦其他活動。
他坦言,自自己公開表示參與集會後,惹來不少批評,如有人更以粗口問候其母親,他坦言「無所謂,唔一定要來維園,但無理由話人地嚟參與悼念活動係唔啱。」故他即使被人鬧仍堅持來參與。他又憶起前年過身的媽媽,不禁流下眼淚,他指其實母親對六四感受很深,1989年時是大學生,故每年都參與集會,在病逝前仍有參與集會,而母親亦不會干涉他是否參與維園集會的決定。
對於不少年輕人開始放下六四,他認為「六四唔關我事」的說法很有問題,因為若當年學生成功改變了中國的民主進程,今日的香港亦會不一樣,又指悼念六四不是中國人會做的事,而是香港人會做的事,甚至不少內地人都不知有六四,「如果每年都有一日探討香港的民主運動,係幾好既。」但他認同不一定只在維園悼念,應尊重每人不同的選擇。
23歲的大專生李志宏,也是今晚重返維園的年輕人之一。他自中學起出席支聯會六四晚會,參與數年,卻覺得晚會行禮如儀,「每年都係差唔多,但自己希望可以知道更多」。大約5年前,他改往參加其他六四論壇及活動,至今年坊間沒有相關活動,及想悼念六四事件,故重返維園。
李志宏說,當年港人關心六四,六四亦成為香港民主里程碑,即使晚會今晚還是行禮如儀,仍有一定意義,「維園係集合好多人,包括當年親身經歷過六四事件嘅人,已有歸屬感喺度,支聯會係有需要每年繼續喺度舉行集會」。但他承認,不是完全認同支聯會的綱領,「點解我哋要對中國嘅民主負責呢?香港嘅民主我哋都未搞掂」,認為支聯會要將六四與本港民主未來扣連,才能吸引年輕人參與。
以往六四只在維園外為學民思潮設立街站籌款,鍾禮謙今年以個人身份進入維園參與悼念活動,他直言只為悼念當年的死難者。他指,六四悼念活動有其重要性和意義,即使不認同支聯會的綱領,但今年維園晚會是唯一公開的悼念活動,為了讓六四施害者中共知道,仍有人悼念六四,所以有需要出席,以傳承歷史。惟他指,如有其他悼念活動,維園將不會是唯一的選擇。
中三楊同學是第二年來集會,去年曾缺席,他坦言自己曾不太支持支聯會的口號,如建設民主中國等,但他指近年不少評論稱香港年輕人對六四逐漸遺忘,他又認為自己更有責任要來參與晚會,他認為若年輕人不知道「呢個政權有幾恐怖」,將來的香港人便更難知道這個政權的問題,「佢哋搵坦克鎮壓學生,但之後話冇死人無屠城」,故他更要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