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一個兒時的好奇,為了寫一個好故事,也為社會提供正能量,可惜的是,一個普通人友善的訪問,成了傳媒的調查線索,揭發出美好故事背後的黑暗和醜陋。訪問者尤如醒覺自己當初打開的,原來是一個潘多拉盒子。當發現原來「愛你變成害死你」,作者不但自責不已,還遷責於傳媒嘩眾取寵的風氣。無可否認香港某傳媒機構的作風一直是得罪人多,而於在下印象中,該機構為求注目在未經查證下失實誤報之情況亦偶有發生,但必需承認該傳媒今次做法正確。
在現代社會,傳媒仍有「第四權」之稱,就是以監測政府,揭發劣跡,在體制以外制衡政府行政司法立法。正是多得傳媒肩負第四權的責任,當年水門事件才得以揭發,正義得到伸張;斯諾登指控美國政府監控國民通訊的醜聞才得以暴露,使大家關注網絡通訊的私隱安全。如果為求社會「穩定」,要傳媒息事寧人,尼克遜和美國政府的惡行一定可以繼續暪天過海,以他們看作正義的面具騙取大眾的支持。當然了,一件本來美好的故事,一夜之間成為了醜聞罪證的來源,在下如果是那作訪問的人,心情肯定也會有種由天堂跌落地獄的感覺,所以完全理解這種遭逢鉅變的無奈。
不過無奈歸無奈。如果不想下一個好故事又成為新醜聞的罪證,請抹乾心裏的眼淚,讓大家看清楚整件事背後反映的社會實況。
今日何建宗漏報家族資產,反映的是香港官場對利益申報之輕視。現代社會發展必然牽涉龐大資源及利益,如果有人以政策之名暗渡陳倉,以權謀私而不被發現的話,撈的油水絶對不是一般的多。為了防止體制成為暴利的溫床,確保施政之官員不是為了謀取私利,更重要的是避免將官員任命到有利益衝突的職位,就有了申報及公開資產和關係的機制,以免施政時政府公信力薄弱。
如果有機會參加業主立案法團的會議的話,就更能以參與者的角度理解利益申報的機制及其運作。尤其在採購物資及服務一項,第20A(2)(b)及(2B)條就明確指出當銀碼到達一個程度,法團就一定要進行公開招標,以及舉行業主大會投標選標。另外萬一當合約進入法律呈序,業主有沒有從採購合約中得到利益也是法官考慮合約有效或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在下(因為工作關係)也遇過好幾次投標公司跟法團業主有明顯利益關係的情況(為何會知?因為該業主主動申報),當時法團跟據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請該業主在有關的選標會議上避席並請他授權另一業主為其投票,其中原因就是為了選標過程公平執行,其他業主不用擔心有業主的利益瓜葛在現場影響大家的判斷,更是為了保障合約無容置疑地有效。
申報和公開利益,並跟據利益的申報任命官員,就是為了保障施政的權力有效合法。作為區區業主,香港的市民也能夠發揮申報利益背後公平公正公開的精神。為何小市民嚴格執行,官員卻當申報機制為兒戲,視利益衝突如無物?如有看過施肖賢、陸沉所寫《申報資產的「監管倒三角」》一文,就可以明白,制度對權貴寛、對平民嚴的雙重標準。文中指出,香港如今的資產申報制度,官員只需申報個人利益,所以資產只要轉移家人,或者由家屬持有,仿佛就像沒有利益衝突般不用申報,而一旦被發現,補回申報即可「免死」;唯市民申請綜援公屋,以致平日報稅,都需要將一切和盤托出,並要經過反覆審查,一旦發現誤報,充公資產刑事起訴罰款入獄等候法辦。寛上而嚴下,基本上是一種古代中國封建的思維,以封建思維管治一個舉手投足都涉及龐大利益的現代社會,是一個荒謬的社會。社會荒謬,結果只是藏污納垢,滋張腐敗,等待問題被揭發,衝擊政府的公信,沾污美麗的故事。
當然了,今日香港荒謬橫行,人人有責。喜氣洋洋的「囍帖街」被剷平成為品味惡俗的囍歡里、以保育的名義將天然沙難改成人工沙灘卻無視在工程中可能殺死的原居生物、以香港人未來土地的名義填海趕絶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卻在另一邊廂將原來是公屋的土地建成宰割遊客的旗艦商場、利用剪輯工具將一名見義勇為學生愛戴的好老師描述成罵街潑婦。不是香港人為了耳根清淨,逃避理性公共討論和公民權責的實踐,「討厭政治」,致使惡人可以在公共領域之中為所欲為,以詭辯作公理,讓劣幣驅逐良幣嗎?
這是一個荒謬的社會,黑旋風忍者的傳奇絶非第一個被抹殺的美好故事,它亦不會是最後一個。只要香港的社會繼續荒謬下去,在大家眼前被狠狠抹殺的美好故事將陸續有來。